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 > 行业资讯
“秋史金正喜与清朝文人的对话”展开幕
发布日期 :2019.08.14 浏览次数 : 1472次 中艺联合(北京)信息科学研究院

  中国美术馆6月19日讯 2019年6月18日,由中国美术馆、韩国艺术殿堂共同主办的“中国美术馆国际交流展系列:秋史金正喜与清朝文人的对话”在中国美术馆开幕。该展览由韩国艺术殿堂书艺博物馆、韩国果川市秋史博物馆协办,也得到了大韩民国文化体育观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韩民国大使馆、大韩民国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的大力支持。本次展览共展出87件(套)作品,展览分为三部分:学艺一致、海东通儒、游戏三昧。新闻会于同日召开,学术研讨会于6月19日召开。


开幕式现场.jpg

开幕式现场


  大韩民国驻华大使馆大使张夏成,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中国文联原副主席覃志刚,韩国艺术殿堂社长柳寅泽,韩国果川市秋史博物馆馆长尹珍九,大韩民国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兼驻华韩国文化院院长韩在赫,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陶勤,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晴,中国美术馆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百成,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金日龙,韩国明知大学客座教授、原韩国文化财厅厅长俞弘浚,中国美术馆韩国光州大学教授崔峻豪,韩国书法家权昌伦,韩国艺术家崔桢禾,韩国鲜文大学中文系教授金奎璇,韩国坡州文字设计学校校长安尚秀等中韩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张夏成大使、吴为山馆长、柳寅泽社长、权昌伦先生分别致辞,安远远副馆长主持开幕式。


大韩民国驻华大使馆大使张夏成致辞.jpg

大韩民国驻华大使馆大使张夏成致辞


  张夏成大使表示,秋史金正喜是朝鲜时代在诗歌、书法、绘画、篆刻方面能力突出的艺术家和史学家,同时在金石学和地理学方面也有深刻的造诣。特别是这位艺术巨匠开创了独特的“秋史体”书法。他早在20岁时访问中国,并与许多当时的中国学者、艺术家交流学习。在约200年后的今天,我们有机会在北京通过金正喜先生的杰作和史料,重温韩国艺术的传统,回顾韩中文化交流的足迹,共同展望即将迎来韩中建交27周年的韩中两国关系的未来。本次展览是继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以及2017年和2018年在韩国首尔的齐白石作品展之后推出的又一精品展,具有非凡的意义。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致.jpg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致辞


  吴为山馆长在致辞中讲到,文字是人类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把文字写进书法,变成艺术,进行交流,是超越了一般艺术的创造,书法艺术是东方伟大的创造,这种艺术形式在东方形成了一种交流的优雅方式。本次展览把100多年前中韩文人之间的交往、艺术创作的成果记录下来,把金正喜从各种书体当中所吸取的精神融汇在他的书法艺术当中,形成的独特风格记录下来、展示出来。金正喜的书法的气象就像大山大水,像奔腾不息的河流,也像巍然耸立的崇山,他的作品中有雄强、刚劲、厚重的品格。


韩国艺术殿堂社长柳寅泽致辞.jpg

韩国艺术殿堂社长柳寅泽致辞


  柳寅泽社长表示韩国艺术殿堂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秋史金正喜与清朝文人的对话”展览具有两点重要意义。一是通过展览向中国观众介绍韩国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二是借此机会恢复曾经在中韩两国之间进行的文化交流。希望中韩两国能共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希望本次展览可以成为开启深层次对话的起点。


韩国书法家权昌伦致辞.jpg

韩国书法家权昌伦致辞


  权昌伦先生说到,秋史金正喜先生以清朝学艺界的翁方纲和阮元为老师,一起探讨文章、经书,并将金石考证学引入朝鲜。他悟出书法艺术的最终妙力在“拙、朴、美”当中,也悟到了西汉古隶的奥妙。金正喜先生的作品具有怪奇丑的书法美术观,他摆脱了束缚,追求绝对自由。本次展览会对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为中韩两国进一步加深友谊做出贡献。


嘉宾合影.jpg

嘉宾合影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主持了开幕式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是隔海相望的近邻,两国间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两国人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亚文明。中韩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和儒家文化圈,历史上的文化交流无论从深度或者广度来看,都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如今,两国文化交流的主体、内容和形式更是日益丰富。此次“秋史金正喜与清朝文人的对话”也是中韩两国艺术的再一次碰撞与交融。
  金正喜(1786年-1856年)是韩国著名的金石学家、书法家和诗人,他在韩国书法史上开创了人称“秋史体”的书法风格,影响了韩国几代书画家,同时他也是中韩文化艺术交流史上的一位重要使者。1809年(清嘉庆十四年),24岁的金正喜随父前往中国北京,结识了诸多文人学者,并拜其中两位敬仰已久的学者为终身之师,一位是翁方纲,另一位是阮元。之后金正喜以阮元弟子自称,并以此意自号阮堂。在他的努力下,以金石考证学为中心的清朝学术传入朝鲜,在本地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对现当代的韩国书画艺术产生深远影响。金正喜的书法气象宏大、包罗深广、风格多变。在他身上,我们也看到了汉字文化圈对书法与书法家要求的共通性。
  中国美术馆是中国最高的美术殿堂和国家对外艺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始终致力于推动不同国家间的艺术交流与文化互鉴,以经典作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倡导和引领当前美术创作的主流方向。2018年12月5日至2019年2月17日,由中国美术馆、韩国艺术殿堂共同主办的“来自中国美术馆的艺术--似与不似:对话齐白石”展览在韩国首尔艺术殿堂举办,展出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吴作人、李斛、靳尚谊等艺术家的117件作品,其中许多展品是第一次走出国门的国宝级作品。为期两个多月的展览在韩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反响热烈,形成了一股来自中国的“齐白石热”,不仅让韩国观众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的精彩脉络,领略中国艺术的魅力,也将中韩两国的文化与心灵前所未有地进行了几乎“零距离”的拉近。
  中韩两国人缘相亲,文脉相通,有着同源相通的文化传统,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各自独特的贡献。在未来,中国美术馆也将同韩国艺术殿堂共同携手,继续在文化艺术领域开展合作和交流,将精彩纷呈的艺术作品带给全世界人民,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次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19,20,21号展厅,将展出至8月23日。(逢周一闭馆)



  展厅现场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