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特别报道
特别报道
中华联墨名家——姜书京
发布日期 :2020.03.23 浏览次数 : 1619次 中艺联合(北京)信息科学研究院

个人照片.jpg

姜书京


        姜书京,1962年山东青岛平度市人,斋号:翰墨轩,自署:翰墨轩主。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准)会员;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艺术家协会会员;香港国际华人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翰林院书画家协会会员;东方翰林院签约书法家;深圳翰墨卢浮宫签约书法家;中国书画院胶东分院签约书法家;中国国际集邮中心签约书法家;中国集邮中心制作签约书法家;2013年度《中国百强书画家》。

  姜书京老师为人谦和,气质优雅,善结人缘,傲世丹青,为一代大师风范。

  “弹指惊风雷,挥毫动风云”多年的艺术生涯中,遨游艺海,笔耕不辍,博采众长,神交古人,沉湎于古碑贴和美学理论的研究,以其敏锐的视角和睿智的悟性去解读古代碑帖,凭借对书法艺术表现形式的参悟加之糅合灵动而古意盎然的笔法,使其作品笔墨间洋溢着情趣,蕴含着深沉。字里行间可窥其博大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其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书画大赛中获奖、入展。

  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根植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中,书法的"传承与创新”凝集着一代又一代书法家的精神追求,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深刻变革,各种"浮躁”之举,走进大众视野,甚至"丑书、怪书”大行其道,严重误导了大众的审美情趣,当下,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优秀书法文化价值的内涵,增强书法文化的书写自觉,激发书法家的创作活力和热情,进而正本清源,回归正道。如果一个书法家即能深入传统,又不失时代面貌和创新精神,通过现身说法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艺术之路,实属难能可贵。

  姜书京,几十年来,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以其独到的深刻思辨和具有广博的学识做支撑,勤耕于书法艺术,让他的书法艺术人生犹如文学、史学一样成为一种学术体系,并取得可观的成绩,姜书京认为:“今人学古,贵在临帖摹碑,但是,书写者不是人人皆可称之为书法家,它有局限性,只有具备造型能力、审美能力、参悟能力之人方能胜任,而具有这些能力之人即便不临碑帖,同样能写出超凡脱俗之文字”。从姜书京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到了他独特的融合手段,他竭力借助传统“线条组合有”效地将主观审美表达与历代书法巨匠的笔意融会贯通,互生奇妙,以求达到自定创作意图,形成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图式。他笔下的行草书杨慎诗词《临江仙》,遒劲隽美、纵横跌宕的线条穿梭游走于章法布局之中,信手拈来、有的放矢,既构成了分割整体书法空间的作用,又平衡了富有节奏的变化,形成不同视觉上的逻辑关系。线条在辗转腾挪之中,挥洒出酣畅的、唯美的视觉感受,他笔下连接在不同的“线”与“型”,“字体”与“章法”的艺术取向,很好地解决了书法作品因线条的张驰开合和章法的新颖布局所生发的不同审美趣味,以及书法艺术语言上所达到的协调和转换,是诉说中激情澎湃的表达,也可以是意会中难以言表的韵致,书如画境,如诗、如歌、如诉、如慕。他的行草书《杨万里诗词》更是如此,含蓄多变的线条充满了想象的空间,激荡的线条衔接着某种个性化的字体,这种有的放矢的行笔过程是建立在个人书法主观审美立场上的表达,这种探索吻合他的书法艺术语言实践的需求,并形成一种极具个人面貌的书写形式,独具一格,自成一家。

  姜书京和很多当代大众耳熟能详的书法名家一样,他也很反对泥古不化、亦步亦趋,他认为“古前遗留下之片言碎语皆为后者习学之典范,即便是当时书者败笔也视为书者有意而为。无不亦步亦趋,趋之若鹜,一频一笑,后学则须效仿,逆我者必亡,每字有出处,否则格杀勿论。现今,创新者必有源头,让习书者如履薄冰,不敢造次!为后者造成严重身心负担”,姜书京的这种表述并不是没有道理,纵观当下书坛,师古拟古者众多,尤其是把所有古人的东西统统拿来,拜倒在脚下,抱住臭脚一并吸收,并无转换,打着“学习古人精神"的旗号,粉墨登场,过街杂耍一般,哗众取宠,不一而足。实不知书法艺术的长河中,从甲骨文、钟鼎文到篆、真、草、隶、行,书法艺术无不在演变与创新中发展,当今书法家在学习书法中“一味跟在古人的屁股后面跑"实乃需要认真自我反思的一个课题,当代书法家要"师古不能拟古、创新不能离古"才是一个具有时代精神和新面貌的艺术家应该具备的素养。从姜书京的整体书法特点,不难发现,他继承了中国文人的优秀传统,将优秀书法精神与中国文化互融共进、统一协调,使他的书法艺术弥漫着中国传统文化气息。他以“帖"筑基,以“碑"升华,碑帖交融,流于毫端,追前贤古意不失今日语境,天机流露,洒脱清丽,诗人风骨,书卷之气,溢于行间,书写时代面貌,能取法乎上,南帖北碑熠熠生辉,融汇方圆,形成宽疏纵逸的全新书风,并在书学理论上有诸多前瞻性的创见。比如姜京生提出:"古代书法学习资源匮乏,材料少,仅有几件遗贡作品作为范本,师少,非富家子弟无缘,物以稀为贵,而今不同,信息时代资源海量,故今人学易于古人,优于于古人,只要有心,随时可摹,最为常见的是书本,印刷体同样具有参考价值。"当代书法家应该以当代审美情趣开创传统书法的现代艺术价值,让书法家从最优秀的书法长河的源头起步,站立在新时代潮头之上,以古出新,别开生面。

  “五千年华夏文明,书体之变化,流派之承载,其价值功不可没,书之兴起,审美体系创建皆不可低估,可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是姜书京的精神独白,更是当下时代书法家应有的典型性思考。



姜书京书法作品鉴赏


IMG_0305.jpg

姜书京书法作品


IMG_0304.jpg

姜书京书法作品


IMG_0293.jpg

姜书京书法作品


IMG_0294.jpg

姜书京书法作品


IMG_0296.jpg

姜书京书法作品


IMG_0297.jpg

姜书京书法作品


IMG_0300.jpg

姜书京书法作品


IMG_0295.jpg

姜书京书法作品


IMG_0299.jpg

姜书京书法作品


IMG_0302.jpg

姜书京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