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再献
丁再献,1952年2月生于山东沂南县张庄镇辉山村,字章甫,号北海。著名东夷文化学者、作家、诗人。国家一级书法家,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首届楹联书法艺术高级研修班学员,党校本科,高级经济师、研究员,同时还受聘兼任数家院校客座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
丁先生在著名乡村书画家、父亲丁义陶的影响下,自幼酷爱诗词、书法,后受教于孙轶青、欧阳中石、蒋维崧、魏启后等诸先生,被收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主编的《当代中国书法名人辞典》和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编的《当代山东书法家辞典》。先生首先系统破译出东夷骨刻文字,始创了骨刻文字书法艺术,发表了大量东夷文化论著,被媒体和业界誉为骨刻文字系统破译者、骨刻文书法艺术创始人、著名文化学者。
现为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驻会副会长,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山东省文化旅游联谊会名誉会长,山东原古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骨刻文书法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古文字学会副会长,中国龙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孔子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旅游未来研究分会副会长,山东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
丁再献先生创作了格律诗词、摄影、书法专著《山水平仄》、礼仪实战专著《旅游礼仪》、旅游科普专著《旅游小百科》。丁先生历时10年所创(第二作者:丁蕾,文稿总编辑:丁再斌)90多万字的新作《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于2012年出版发行,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东夷文化、追溯中华文明源头的力作,特别是对骨刻文的系统破译和解读更是独具创新、史无前例,为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新佐证,被誉为划时代的文化巨著和东夷文化的百科全书。甲骨文初创于3500~3700年前,统一使用于3300年前。山东大学刘凤君教授发现:丁再献和家兄——古代汉语文字学家丁再斌先生系统破译的东夷骨刻文字比甲骨文早了1300多年,证实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真实存在。
丁再献先生首先对东夷文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2013年3月20日,主管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副省长到省旅游部门调研,最后听取了丁再献东夷骨刻文字研究成果汇报,转达了时任省长郭树清要求有关部门要重视东夷文化和骨刻文研究的指示。6月,东夷骨刻文研发和利用通过了山东省重大课题立项并结项,标志着省级政府的正式认定,因此山东省决定实施东夷文化溯源工程。丁先生引领开创,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东夷文化论坛已连续举办了七届,由临沂市政府和山东省社会科学院举办的中国(临沂)东夷文化节已举办了两届,就东夷文化和骨刻文字对中华文明源头考证贡献达成了共识。到目前为止,丁先生与其兄——古代汉语文字学家丁再斌已共同破译出900多骨刻文字。丁再献先生始创的东夷骨刻文书法艺术,其高古、典雅的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东夷人创造文字的智慧和文化领先地位。先生创作了东夷骨刻文书法艺术数千件,不少作品被国家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收藏,在中外产生了重大影响。东夷骨刻文书法艺术展分别于2018年、2019年在美国和加拿大先后举办,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外国诸国和国内各省市媒体数百次宣传报道,具不完全统计,报刊、视频、百度等网络浏览达4亿多人次。
“丁再献东夷骨刻文书法艺术馆”,是中国第一座以丁再献东夷文化研究成果和骨刻文书法艺术为主题的展馆,共收丁再献先生作品160幅,其中诗词60幅,楹联60幅,百家姓40幅,为丁再献先生从目前破译出的900多骨刻文中集字创作而成,作品全部无偿捐赠给家乡沂南县,部分由县档案馆收藏,其余展陈于骨刻文书法艺术馆供人们参观研究。馆名由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王羲之第48代孙、著名书法家王宗廉亲笔题写。
“丁再献东夷骨刻文书法艺术生肖文化广场”落户金刚纂,用东夷骨刻文书法艺术书写的十二生肖文化广场,在中国是第一座。
||丁再献书法作品鉴赏||
丁再献 书法作品“夷蒙故里三春早 智圣人家百业兴”
丁再献 书法作品“祥和盛世人民福 众智成城祖国安”
丁再献 书法作品“君联至友终成事 德聚仁人得盛兴”
丁再献 书法作品“世界风云多异彩 中华大事四时新”
丁再献 书法作品“民主自由公正在 文明友善德弘扬”
丁再献 书法作品“人生爻若梦 万事舜天行”
丁再献 书法作品“追月采云联至友 登山择水得知音”
丁再献 书法作品“行家出彩文章美 艺术风高气自华”
丁再献 书法作品“人至山中神气 足心于物外品行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