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显明,字晓昌、无欲;号愚人、尘客、天涯尘客。1955年(农历八月十七日)生于安徽南陵,现居安徽黄山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退伍军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会员《国礼在线》书画名家,黄山山水国画研究院秘书长、常务副院长,曲阜鸿儒书画院理事会主席,黄山区老干部诗词学会会员,子曰诗社社员,《黄山诗友》主编《安徽秦汉阁》《羲之书画报》《三典轩》《出山网》等特约书画家,主要探索书法、国画技法等,著有《叶显明诗文选》《叶显明书画作品选》等。
叶显明先生,1974年12月入伍,1977入党,1978年底为小学任用教师,1986年后建设工程施工与管理,2015年退休。种过地,从事过林果生产、商业零售、古玩艺术品交流,学过中医……多元化人生经历为诗书画奠定了的基础。
叶显明自少年时期就喜爱格律诗词和书画艺术,师承古法,不断探索。仰慕“二王”技法,数十年来笔耕不辍,不断临习其笔墨技法,勇于探索标准草书书写法则。先后临习过“二王”怀素、孙过庭、王铎、黄自元、于右任、林散之等诸家法帖,当代比较喜爱林散之、启功、田蕴章书法作品及书学理论,攻行草。书法作品内擫外拓兼收。叶显明书法作品意蕴飘逸、韵味洒脱,个性鲜明,线条流畅自如,墨色浓淡相宜,章法疏密恰当,格调典雅悦人,风格特色明显,干湿相杂,枯润多变,以润取妍,以燥取险,险中求绝。内涵跃然纸上,行气溢于线条与点画之间,笔法和章法浑然天成。师承古法,作品内擫外拓兼收是叶显明书法作品一大特点。提按、顿挫、转折精神,方圆,起止跌宕、节奏感强。重心平稳,布白和谐,参差避让灵活自如,取势自然天成,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
多年来,勤于涉名山大川,踏天涯海角,观赏摩崖石刻,探研书法艺术,揣摩笔墨技法,致力于研习书画技法,勇于探索草书书写法则及黄山题材绘画技法。
叶显明诗书画、楹联作品曾刊载《人民美术》《中国美术年鉴》《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华当代绝句选萃》《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精品集》《中华诗词库·当代卷》《诗意中华》《黄山诗苑》《徽州吟坛》《黄山诗词专辑》及《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中国楹联学会》《新文艺群体书画家工作委员会》《中国企业报道》《中国网》《国礼在线》《榜样网》《书画百科》《书画家百科》《美术百科》《百度百科》《诗词在线》《吾爱诗词》《三典轩》《出山网》《黄山山水国画研究院》《中国黄山书画艺术网》和《优酷》《腾讯》视频等刊物或平台。
作品曾多次获奖,被国内多家媒体遴选使用或展播,被众多单位及个人收藏。叶显明酷爱格律诗词,认为诗词学习是书画家不可或缺的功课之一,对书画作品升华作用非同一般,相辅相成。叶显明十分致力于的诗词学习,创作了很多诗词佳作,为书画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养分,也促进了在艺术上的成长与进步。为了学习,少年时期,煤油灯下没有少吸油烟,年轻时挑灯夜战也是寻常之事。
不断学习,潜心探索,勤于涉名山大川,踏天涯海角,观赏摩崖石刻,探研书法精髓,摸索笔墨技法,致力于研习书画技法,欣赏黄山题材入画,十分喜爱前贤黄山画派之技法,学风严谨,无不良嗜好,勇于探索草书书写法则及黄山题材绘画技法。
叶显明先生不忘社会公益事业,多年来积极组织或参与免费送书画社会公益活动多场次。叶显明先生退休之后,更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继续探索,以诗书画创作为晚年最大乐趣。人生信念:淡泊明志、斯命惟新、厚德载物、天道酬勤。
叶显明认为:大象无形,学海无涯。艺术有法亦无法。诗书画是叶显明先生的一生的追求,也是他最大的乐趣。他现有诗词作品千余首,书画日课天天练,目标是:在有生之年有几首自己喜欢的诗书画作品,就心满意足了。叶显明说:虽苦苦耕耘数十年之久,有了一点收获。然而,其笔墨、章法等与古法相差甚远,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仍将继续努力学习,继续期待您的批评与指正。
坚持传统,扎根生活,愿叶显明先生志在诗词、书画艺术方面继续与古贤对话,不断升华,在新时代文化艺术领域取得更大的成绩。叶显明先生愿意与您书画交友,欢迎您与叶显明先生交流,与您一道前行。
媒体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2019.4.22
梅花香自苦寒来--记当代诗人、书画艺术家叶显明先生/◎ 春雨
叶显明先生,自少年时期就喜爱诗词、书画。数十年不懈努力,其作品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诗书画作品多次获奖并在媒体报道或展播,作品入多家书刊,部分作品被众多单位或个人收藏。
年轻时,一次在一旧书市场偶得一本书帖,《草书百诀歌》,他如获至宝,对此产生极大兴趣。自此,白天闲暇、小憩时以树枝在地面上练习点划,夜晚在灶台边借火光临读。在工程管理时,每到一地,总是不忘写写画画。每当他看到好的碑刻、石刻及书法作品更是流连忘返、反复揣摩。
叶先生1987年移居黄山区,黄山美景给他诗书画创作提供了无穷源泉和素材。他参过军、当过小学教员、从事过农林果茶生产、商业零售、工程管理等......,多元化的人生阅历无疑给他的诗书画添加了动力和养分。
叶显明先生擅行草,作品意蕴飘逸,个性鲜明,线条流畅自如,墨色浓淡相宜,内擫外拓兼施,章法疏密恰当,情调典雅悦人,风格特色明显。内涵跃然纸上,行气溢于线条点画之间。笔调和章法浑然天成。
我曾经面见作书:展纸举笔,凝神靜气,执笔离纸约三寸,指实掌空腕虚,胸怀有方寸,笔墨自流转。指法内动手腕,手腕牵动心机,笔划掌控方圆,起落风神洒脱。提笔如游龙凌空,自由纵横,顿笔若猛虎蹲岩,气势雄踞。横重、斜轻、竖逎、顿劲、点动、钩柔、撇圆、捺润。或中正寓变,或随机赞化,一气呵成,佳作惊四座,生机勃全篇,让人击节欢欣。
我曾经造访过他的工作室,一张案桌,铺着褐色的毛毡,上面放着清代青花笔洗、紫砂笔洗,紫檀、鸡翅木笔架,客厅博古架有各种瓷器艺术佳品,两壁诗书画,满屋陈墨香。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坚持传统,扎根生活,升华本质,砥砺前行。学书博取技法,力求胸罗千卷。不断探索古贤之法则,认真领悟古今之神韵,努力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上去分析名家作品之特征。从立意、环境、笔画、结构、布局、墨法、线条质量、联想、品格、情趣等诸方面汲取养分,力求师古而不泥古,习今而不囿今。